第四章 分组
python
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
一、分组模式及其对象
1. 分组的一般模式
分组操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极其广泛,例如:
- 依据
性别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red"} 分组,统计全国人口寿命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green"} 的平均值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blue"} - 依据
季节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red"} 分组,对每一个季节的温度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green"} 进行组内标准化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blue"} - 依据
班级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red"} 分组,筛选出组内数学分数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green"} 的平均值超过80分的班级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blue"}
从上述的几个例子中不难看出,想要实现分组操作,必须明确三个要素:分组依据
{.interpreted-text
role="red"} 、 数据来源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green"} 、
操作及其返回结果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blue"}
。同时从充分性的角度来说,如果明确了这三方面,就能确定一个分组操作,从而分组代码的一般模式即:
df.groupby(分组依据)[数据来源].使用操作
例如第一个例子中的代码就应该如下:
df.groupby('Gender')['Longevity'].mean()
现在返回到学生体测的数据集上,如果想要按照性别统计身高中位数,就可以如下写出:
python
df = pd.read_csv('data/learn_pandas.csv')
df.groupby('Gender')['Height'].median()
2. 分组依据的本质
前面提到的若干例子都是以单一维度进行分组的,比如根据性别,如果现在需要根据多个维度进行分组,该如何做?事实上,只需在
groupby
中传入相应列名构成的列表即可。例如,现希望根据学校和性别进行分组,统计身高的均值就可以如下写出:
python
df.groupby(['School', 'Gender'])['Height'].mean()
目前为止, groupby
的分组依据都是直接可以从列中按照名字获取的,那如果希望通过一定的复杂逻辑来分组,例如根据学生体重是否超过总体均值来分组,同样还是计算身高的均值。
首先应该先写出分组条件:
python
condition = df.Weight > df.Weight.mean()
然后将其传入 groupby
中:
python
df.groupby(condition)['Height'].mean()
练一练
请根据上下四分位数分割,将体重分为high、normal、low三组,统计身高的均值。
从索引可以看出,其实最后产生的结果就是按照条件列表中元素的值(此处是
True
和 False
)来分组,下面用随机传入字母序列来验证这一想法:
python
item = np.random.choice(list('abc'), df.shape[0])
df.groupby(item)['Height'].mean()
此处的索引就是原先item中的元素,如果传入多个序列进入 groupby
,那么最后分组的依据就是这两个序列对应行的唯一组合:
python
df.groupby([condition, item])['Height'].mean()
由此可以看出,之前传入列名只是一种简便的记号,事实上等价于传入的是一个或多个列,最后分组的依据来自于数据来源组合的unique值,通过
drop_duplicates
就能知道具体的组类别:
python
df[['School', 'Gender']].drop_duplicates()
df.groupby([df['School'], df['Gender']])['Height'].mean()
3. Groupby对象
能够注意到,最终具体做分组操作时,所调用的方法都来自于 pandas
中的
groupby
对象,这个对象上定义了许多方法,也具有一些方便的属性。
python
gb = df.groupby(['School', 'Grade']) gb
通过 ngroups
属性,可以得到分组个数:
python
gb.ngroups
通过 groups
属性,可以返回从 组名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red"}
映射到 组索引列表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red"} 的字典:
python
res = gb.groups res.keys() #
字典的值由于是索引,元素个数过多,此处只展示字典的键
练一练
上一小节介绍了可以通过 `drop_duplicates` 得到具体的组类别,现请用
`groups` 属性完成类似的功能。
当 size
作为 DataFrame
的属性时,返回的是表长乘以表宽的大小,但在
groupby
对象上表示统计每个组的元素个数:
python
gb.size()
通过 get_group
方法可以直接获取所在组对应的行,此时必须知道组的具体名字:
python
gb.get_group(('Fudan University', 'Freshman')).iloc[:3, :3] #
展示一部分
这里列出了2个属性和2个方法,而先前的 mean
、 median
都是 groupby
对象上的方法,这些函数和许多其他函数的操作具有高度相似性,将在之后的小节进行专门介绍。
4. 分组的三大操作
熟悉了一些分组的基本知识后,重新回到开头举的三个例子,可能会发现一些端倪,即这三种类型分组返回的数据型态并不一样:
- 第一个例子中,每一个组返回一个标量值,可以是平均值、中位数、组容量
size
等 - 第二个例子中,做了原序列的标准化处理,也就是说每组返回的是一个
Series
类型 - 第三个例子中,既不是标量也不是序列,返回的整个组所在行的本身,即返回了
DataFrame
类型
由此,引申出分组的三大操作:聚合、变换和过滤,分别对应了三个例子的操作,下面就要分别介绍相应的
agg
、 transform
和 filter
函数及其操作。
二、聚合函数
1. 内置聚合函数
在介绍agg之前,首先要了解一些直接定义在groupby对象的聚合函数,因为它的速度基本都会经过内部的优化,使用功能时应当优先考虑。根据返回标量值的原则,包括如下函数:
max/min/mean/median/count/all/any/idxmax/idxmin/mad/nunique/skew/quantile/sum/std/var/sem/size/prod
。
python
gb = df.groupby('Gender')['Height'] gb.idxmin() gb.quantile(0.95)
练一练
请查阅文档,明确 `all/any/mad/skew/sem/prod` 函数的含义。
这些聚合函数当传入的数据来源包含多个列时,将按照列进行迭代计算:
python
gb = df.groupby('Gender')[['Height', 'Weight']] gb.max()
2. agg方法
虽然在 groupby
对象上定义了许多方便的函数,但仍然有以下不便之处:
- 无法同时使用多个函数
- 无法对特定的列使用特定的聚合函数
- 无法使用自定义的聚合函数
- 无法直接对结果的列名在聚合前进行自定义命名
下面说明如何通过 agg
函数解决这四类问题:
【a】使用多个函数
当使用多个聚合函数时,需要用列表的形式把内置聚合函数对应的字符串传入,先前提到的所有字符串都是合法的。
python
gb.agg(['sum', 'idxmax', 'skew'])
从结果看,此时的列索引为多级索引,第一层为数据源,第二层为使用的聚合方法,分别逐一对列使用聚合,因此结果为6列。
【b】对特定的列使用特定的聚合函数
对于方法和列的特殊对应,可以通过构造字典传入 agg
中实现,其中字典以列名为键,以聚合字符串或字符串列表为值。
python
gb.agg({'Height':['mean','max'], 'Weight':'count'})
练一练
请使用【b】中的传入字典的方法完成【a】中等价的聚合任务。
【c】使用自定义函数
在 agg
中可以使用具体的自定义函数,
需要注意传入函数的参数是之前数据源中的列,逐列进行计算
{.interpreted-text
role="red"} 。下面分组计算身高和体重的极差:
python
gb.agg(lambda x: x.max()-x.min())
练一练
在 `groupby` 对象中可以使用 `describe`
方法进行统计信息汇总,请同时使用多个聚合函数,完成与该方法相同的功能。
由于传入的是序列,因此序列上的方法和属性都是可以在函数中使用的,只需保证返回值是标量即可。下面的例子是指,如果组的指标均值,超过该指标的总体均值,返回High,否则返回Low。
python
def my_func(s):
: res = 'High' if s.mean() <= df[s.name].mean(): res = 'Low'
return res
gb.agg(my_func)
【d】聚合结果重命名
如果想要对聚合结果的列名进行重命名,只需要将上述函数的位置改写成元组,元组的第一个元素为新的名字,第二个位置为原来的函数,包括聚合字符串和自定义函数,现举若干例子说明:
python
gb.agg([('range', lambda x: x.max()-x.min()), ('my_sum',
'sum')])
python
gb.agg({'Height': [('my_func', my_func), 'sum'],
: 'Weight': lambda x:x.max()})
另外需要注意,使用对一个或者多个列使用单个聚合的时候,重命名需要加方括号,否则就不知道是新的名字还是手误输错的内置函数字符串:
python
gb.agg([('my_sum', 'sum')])
python
gb.agg({'Height': [('my_func', my_func), 'sum'],
: 'Weight': [('range', lambda x:x.max())]})
三、变换和过滤
1. 变换函数与transform方法
变换函数的返回值为同长度的序列,最常用的内置变换函数是累计函数:
cumcount/cumsum/cumprod/cummax/cummin
,它们的使用方式和聚合函数类似,只不过完成的是组内累计操作。此外在
groupby
对象上还定义了填充类和滑窗类的变换函数,这些函数的一般形式将会分别在第七章和第十章中讨论,此处略过。
python
gb.cummax().head()
练一练
在 `groupby` 对象中, `rank`
方法也是一个实用的变换函数,请查阅它的功能并给出一个使用的例子。
当用自定义变换时需要使用 transform
方法,被调用的自定义函数,
其传入值为数据源的序列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red"} ,与 agg
的传入类型是一致的,其最后的返回结果是行列索引与数据源一致的 DataFrame
。
现对身高和体重进行分组标准化,即减去组均值后除以组的标准差:
python
gb.transform(lambda x: (x-x.mean())/x.std()).head()
练一练
对于 `transform` 方法无法像 `agg`
一样,通过传入字典来对指定列使用特定的变换,如果需要在一次 `transform`
的调用中实现这种功能,请给出解决方案。
前面提到了 transform
只能返回同长度的序列,但事实上还可以返回一个标量,这会使得结果被广播到其所在的整个组,这种
标量广播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red"}
的技巧在特征工程中是非常常见的。例如,构造两列新特征来分别表示样本所在性别组的身高均值和体重均值:
python
gb.transform('mean').head() # 传入返回标量的函数也是可以的
2. 组索引与过滤
在上一章中介绍了索引的用法,那么索引和过滤有什么区别呢?
过滤在分组中是对于组的过滤,而索引是对于行的过滤,在第二章中的返回值,无论是布尔列表还是元素列表或者位置列表,本质上都是对于行的筛选,即如果符合筛选条件的则选入结果表,否则不选入。
组过滤作为行过滤的推广,指的是如果对一个组的全体所在行进行统计的结果返回
True
则会被保留, False
则该组会被过滤,最后把所有未被过滤的组其对应的所在行拼接起来作为
DataFrame
返回。
在 groupby
对象中,定义了 filter
方法进行组的筛选,其中自定义函数的输入参数为数据源构成的 DataFrame
本身,在之前例子中定义的 groupby
对象中,传入的就是
df[['Height', 'Weight']]
,因此所有表方法和属性都可以在自定义函数中相应地使用,同时只需保证自定义函数的返回为布尔值即可。
例如,在原表中通过过滤得到所有容量大于100的组:
python
gb.filter(lambda x: x.shape[0] > 100).head()
练一练
从概念上说,索引功能是组过滤功能的子集,请使用 `filter` 函数完成
`loc[.]` 的功能,这里假设 " `.` "是元素列表。
四、跨列分组
1. apply的引入
之前几节介绍了三大分组操作,但事实上还有一种常见的分组场景,无法用前面介绍的任何一种方法处理,例如现在如下定义身体质量指数BMI:
$${rm BMI} = {rmfrac{Weight}{Height^2}}$$
其中体重和身高的单位分别为千克和米,需要分组计算组BMI的均值。
首先,这显然不是过滤操作,因此 filter
不符合要求;其次,返回的均值是标量而不是序列,因此 transform
不符合要求;最后,似乎使用 agg
函数能够处理,但是之前强调过聚合函数是逐列处理的,而不能够
多列数据同时处理
{.interpreted-text role="red"} 。由此,引出了 apply
函数来解决这一问题。
2. apply的使用
在设计上, apply
的自定义函数传入参数与 filter
完全一致,只不过后者只允许返回布尔值。现如下解决上述计算问题:
python
def BMI(x):
: Height = x['Height']/100 Weight = x['Weight'] BMI_value =
Weight/Height**2 return BMI_value.mean()
gb.apply(BMI)
除了返回标量之外, apply
方法还可以返回一维 Series
和二维
DataFrame
,但它们产生的数据框维数和多级索引的层数应当如何变化?下面举三组例子就非常容易明白结果是如何生成的:
【a】标量情况:结果得到的是 Series
,索引与 agg
的结果一致
python
gb =
df.groupby(['Gender','Test_Number'])[['Height','Weight']]
gb.apply(lambda x: 0) gb.apply(lambda x: [0, 0]) #
虽然是列表,但是作为返回值仍然看作标量
【b】 Series
情况:得到的是 DataFrame
,行索引与标量情况一致,列索引为 Series
的索引
python
gb.apply(lambda x: pd.Series([0,0],index=['a','b']))
练一练
请尝试在 `apply`
传入的自定义函数中,根据组的某些特征返回相同长度但索引不同的 `Series`
,会报错吗?
【c】 DataFrame
情况:得到的是 DataFrame
,行索引最内层在每个组原先
agg
的结果索引上,再加一层返回的 DataFrame
行索引,同时分组结果
DataFrame
的列索引和返回的 DataFrame
列索引一致。
python
gb.apply(lambda x: pd.DataFrame(np.ones((2,2)),
: index = ['a','b'],
columns=pd.Index([('w','x'),('y','z')])))
练一练
请尝试在 `apply`
传入的自定义函数中,根据组的某些特征返回相同大小但列索引不同的
`DataFrame` ,会报错吗?如果只是行索引不同,会报错吗?
最后需要强调的是, apply
函数的灵活性是以牺牲一定性能为代价换得的,除非需要使用跨列处理的分组处理,否则应当使用其他专门设计的
groupby
对象方法,否则在性能上会存在较大的差距。同时,在使用聚合函数和变换函数时,也应当优先使用内置函数,它们经过了高度的性能优化,一般而言在速度上都会快于用自定义函数来实现。
练一练
在 `groupby` 对象中还定义了 `cov` 和 `corr`
函数,从概念上说也属于跨列的分组处理。请利用之前定义的 `gb`
对象,使用apply函数实现与 `gb.cov()` 同样的功能并比较它们的性能。
五、练习
Ex1:汽车数据集
现有一份汽车数据集,其中 Brand, Disp., HP
分别代表汽车品牌、发动机蓄量、发动机输出。
python
df = pd.read_csv('data/car.csv') df.head(3)
- 先过滤出所属
Country
数超过2个的汽车,即若该汽车的Country
在总体数据集中出现次数不超过2则剔除,再按Country
分组计算价格均值、价格变异系数、该Country
的汽车数量,其中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差除以均值,并在结果中把变异系数重命名为CoV
。 - 按照表中位置的前三分之一、中间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分组,统计
Price
的均值。 - 对类型
Type
分组,对Price
和HP
分别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,结果会产生多级索引,请用下划线把多级列索引合并为单层索引。 - 对类型
Type
分组,对HP
进行组内的min-max
归一化。 - 对类型
Type
分组,计算Disp.
与HP
的相关系数。
Ex2:实现transform函数
groupby
对象的构造方法是my_groupby(df, group_cols)
- 支持单列分组与多列分组
- 支持带有标量广播的
my_groupby(df)[col].transform(my_func)
功能 pandas
的transform
不能跨列计算,请支持此功能,即仍返回Series
但col
参数为多列- 无需考虑性能与异常处理,只需实现上述功能,在给出测试样例的同时与
pandas
中的transform
对比结果是否一致